告别单一授课!聪明讲师早已靠这三条增长曲线实现事业跃迁!

洞见趋势 浏览次数:72
2025-09-30 09:04:00

当经验沉淀,成为自动造血的产品 — 这才是 “睡后收入”

“张老师,下个月的课取消了,客户预算冻结了。” 当这条微信消息弹出时,张老师刚结束一天高强度的授课,疲惫的身体还没来得及放松,心就瞬间沉了下去。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三次收到课程取消的通知。


看着书房墙上那枚曾经让他引以为傲的“金牌讲师” 奖牌,十年讲师生涯里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—— 无数个夜晚熬夜备课、奔波于各个城市的机场车站、反复重复着相似的课程内容…… 可如今,却只能被动地等待客户的召唤,一旦客户预算缩减或计划变动,自己的收入就会立刻受到影响。


但张老师并没有沉溺于焦虑,不安很快转化成了改变的决心。他开始思考,难道讲师的价值只能通过一次次的授课来体现吗?自己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,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创造价值?


带着这样的疑问,他踏上了探索之路。一年后,当再次回望自己的事业时,张老师的脸上满是欣慰。如今,他的收入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原本占比 100% 的课程收入,如今只占 50%,另外 50% 则来自图书版税、工具包销售和轻咨询服务。更重要的是,他不再被动依赖客户,不用再担心课程临时取消带来的收入波动。,终于拥有了对自己事业的掌控感。


在讲师行业,看似自由灵活的工作模式背后,隐藏着不少难以言说的困境。


首先是时间瓶颈,一天只有 24 小时,即便精力再充沛,能讲授的课程数量也是有限的,想要通过增加授课时长来提高收入,很快就会触及天花板。


其次,收入天花板也十分明显,即便课酬再高,受限于每年可授课的天数,收入增长也会逐渐放缓,很难实现质的突破。


更让人无奈的是被动依赖的现状,大多数讲师都要依靠培训公司或企业客户提供授课机会,一旦合作方出现变动,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就会陷入不确定的状态。


而开发课程产品,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产品化,正是打破这些困境的关键。它能让讲师摆脱 “用时间换金钱” 的魔咒,实现一次投入、多次收益,开辟出事业的 “第二曲线”。图片


三大产品化路径、总有一条适合你


▍路径1:图书——你的专业权威“认证”

很多人认为出书不赚钱,这是误区。图书对讲师而言不是利润来源,而是专业名片和流量入口。

李老师是领导力发展讲师,去年出版《团队赋能:打造自驱动型团队的5个关键》。他做了三件聪明事:

①众筹预售:出版前通过社群募集500位首批读者,收回大部分成本

②课程联动:书中二维码链接到线上课程,转化率高达12%

③企业套餐:为企业提供“图书+内训”套餐,图书成为最好的课前预习材料

虽然图书本身盈利不多,但为他带来了3家长期合作企业和200多名线上课学员。


实操建议

★不要写学术著作,要写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手册

★与出版社合作前,先建立自己的读者社群

★书中嵌入增值内容(二维码链接测试、视频等)


▍路径2:工具包——让方法论“可触摸”

学员最苦恼的不是听不懂,而是“回去不会用”。将你的方法论转化为实用工具,解决的就是这个痛点。李老师是项目管理讲师,他将自己广受欢迎的“敏捷项目管理”课程开发成了实体工具包:

①一套54张的敏捷实践卡

②5个关键流程的海报

③12个模板文件(U盘形式)

④快速指南手册

这一套工具包定价980元,现在每月稳定销售20-30套,主要是老客户复购和推荐。工具包成为他课程的最佳延伸和补充。


实操建议

★工具包必须“开箱即用”,降低使用门槛

★可设计不同版本(个人版/团队版/企业版)

★与课程捆绑销售,提高客单价


▍路径3:轻咨询——知识服务的“高定模式”

华师很多学员上完课后会问:“老师,这个方法在我们公司具体应该怎么做?”轻咨询就是回答这个问题。轻咨询不是传统的咨询项目,而是短平快的解决方案:

①时长:1-3小时

②形式:线上或面对面

③内容: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

④定价:通常为课酬的2-3倍


王老师是品牌定位讲师,他现在提供“90分钟品牌诊断”服务,定价5000元。客户只需提前提供品牌资料,90分钟内直接获得可执行的建议。这项服务受到中小企业主的欢迎,每月接10单左右。


实操建议

★将轻咨询产品化,明确范围、时长和交付物

★建立标准化流程,提高效率

★可从老客户开始试点,逐步完善


图片


从讲师到产品人、你的转型路线图
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些讲师会觉得,从单纯的授课转型到开发产品、提供多元化服务,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,不知道该从何下手。其实,转型并不需要一步到位,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四个阶段,循序渐进地实现从讲师到产品人的转变:


▍第一阶段:最小可行性产品(MVP)测试

在这个阶段,我们不需要急于开发复杂、完善的产品,而是要选择自己最核心、最擅长的方法论,开发出最简单版本的产品。比如,如果你擅长销售技巧培训,就可以整理一份销售话术模板;如果你专注于团队管理领域,就可以设计一个团队沟通清单。

开发出最小可行性产品后,我们可以向老客户提供测试价,比如以原价的50% 或 60% 的价格卖给老客户,同时收集他们的使用反馈。老客户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,他们的反馈也会更具针对性,能帮助我们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为后续的产品优化提供重要参考。

图片


▍第二阶段:产品体系构建

在收集到足够的客户反馈后,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些反馈对产品进行完善和优化。比如,根据客户的建议,补充模板的内容、优化清单的结构等。

当单一产品逐渐成熟后,我们可以开始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。比如,围绕某个专业领域,开发出图书、工具包、线上课程等一系列产品,并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,不同产品之间形成互补,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。同时,还要开发配套的营销材料,比如产品介绍手册、宣传海报、案例分享等,为产品的推广做好准备

图片



▍第三阶段:整合推广

产品体系构建完成后,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整合推广,让更多人了解和购买我们的产品。在授课过程中,我们可以自然地融入产品推荐,比如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,告诉学员相关的工具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,这样的推广方式不会让学员感到反感,接受度也会更高。

除了课堂推广,我们还可以通过公众号、社群等线上渠道进行宣传。在公众号上,我们可以撰写产品相关的文章,分享产品的使用案例、价值特点等;在社群里,我们可以开展产品试用活动、答疑解惑,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和信任。

另外,设计组合优惠方案也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销量,比如“图书 + 工具包” 组合购买享受优惠等。

图片


▍第四阶段:迭代优化

产品推广出去后,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。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是不断变化的,我们需要定期更新产品内容,确保产品能始终满足客户的需求。比如,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,补充图书的案例;根据客户的新需求,优化工具包的功能。

同时,我们还要根据市场反馈扩展产品线。如果发现客户对某个领域的知识需求很大,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领域开发新的产品;如果某个产品的销量特别好,我们就可以考虑推出该产品的升级版本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逐步提高产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,最终实现从讲师到产品人的彻底转型。


图片



 如果你擅长体系化思考→考虑写书

? 如果你的方法论有很多实用工具→开发工具包

? 如果你擅长解决具体问题→提供轻咨询

? 如果你有稳定的客户群→从老客户开始试点


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。选择一个小切入点,用1-2个月时间开发出第一个产品原型,在市场中测试和迭代。


从“讲师”到“知识产品设计师”——讲师的价值不应仅限于授课时长,而应体现在我们能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中。

当我们将经验转化为产品,不仅开拓了收入来源,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。独自摸索耗时耗力,华师兄弟第50期商业讲师班帮你系统解决经验变现问题:


图片




上一篇:别在老地方挖了!培训行业未来3大“宝藏地图”请收好

下一篇:没有了